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

学阵“正月围城”胜利意义重大 马大以对话代替镇压值得肯定

(文稿转载于当今大马)

作者:王德齐
1月30日
下午 1点31分
新闻分析

尽管马大亲学生阵线在周四晚宣布的选举成绩面临挫败,失去刚夺回1年的学生代表理事会控制权,但是他们却在隔日赢回另一次更具意义的胜利,终于施压校方承诺调查校园选举制度上种种的舞弊和不公。

大约300名学阵学生在成绩宣布后两度围堵马大行政楼,要求校方废除电子投票制度和重新举行选举,也获得许多马大校友在“面子书”上留言夸耀为勇敢的行动,甚至是形容为“正月围城,追求正义”。

除了暂时冻结本届马大校园选举的成绩,马大学阵领袖昨日与马大校长高斯贾斯蒙(Ghauth Jasmon)所达致的协议有两项:

(一)允许学生委任资讯工艺专家,对电子投票系统进行调查。若发现有关系统存有任何漏洞可以让人入侵,校方将重新举行选举。
(二)答应调查学阵的指控,即阿查雷领导的学生事务处,涉嫌赞助亲校方阵线学生在提名前夕在一家酒店住宿。

此外,他也答应学阵的另外一项要求,就是从下届校园选举开始,把投票中心从宿舍搬回系院。

博大曾爆1票变81票争议

学阵之所以如此激烈反对电子投票制度,背后原因并非学阵无法接受落败的事实,或落后于潮流拒绝科技进步,而是学阵根本无法信任校方特别是学生事务局,能够公平和不偏不倚地运作选举制度。

传统的票根投票方式,尚且频频爆发幽灵选票、作票的争议;无票根可追查,一切都是虚幻的电子投票制更是无法让人信任。

以精准算票闻名的电子投票制度,在率先实行博大校园就曾经在2006年发生一项争议,一名兽医系候选人在开票时仅获得1票,但是经过投诉后,校方却改为81票。

此外,学阵也非议,学生事务局在电子投票制度中能够追查学生投票的去向。尽管校方辩称他们已经设置种种保安措施,但是这些保安措施最终的掌钥人还是校方,无法让学阵放下心来。

校方会否认真行动待观察

学阵无法信任学生事务局能够保持中立,则是因为该局在1998年“烈火莫熄”事件后开始插手学生政治和校园选举,发放大学资源扶持亲校方阵线,并且通过种种不公条规来压制学阵的活动和竞选,避免学生力量壮大,进而危害到国阵政府的政权。

学生事务局介入校园选举的行动在2004年和2005年来到高潮,该局接连大肆修改选举规则、推行电子投票制和压制学阵候选人,这促使6间主要大学的学阵陆续宣布杯葛校园选举。

不过,类似的例子近年还是屡见不鲜,包括马大开始推行电子投票制、学阵指控学生事务局赞助校阵资金和住宿酒店、博大学阵7名中选代表因为在面子书上宣传而被取消资格,还有多宗宿舍学生被驱逐或恐吓的案件等。

校方和高教部在过去向来都以“缺乏证据”为由来搪塞学生的投诉,不过马大学阵这次至少成功施压校长承诺展开调查相关不公指控,可说是一场小胜利。唯校方是否会认真行动,仍然有待观察。

马大和国大“同人不同命”

无论如何,高斯在面对学生两度围堵行政楼的情况下,仍然愿意与学生代表展开会谈,解决校园选举争议的态度仍然值得肯定,因为他并没有选择诉诸国家武力,来直接镇压学生。

马大和国大学阵昨天都相继举行集会,抗议选举不公,但却是“同人不同命”,国大的集会招致警方和镇暴队进驻校园驱散,甚至是逮捕两名学生。

相对之下,马大尽管曾经一度爆发保安官员和学阵学生冲突的场面,但保安官员大体上仍然保持克制,尊重学生集会和表达看法的权力,所以学阵学生才能整天顺利地逗留在行政楼内。

在高度国家机关化的本地国立大学内,这样尊重异议的态度毕竟还是非常难得,因此马大校长和保安官员都应该获得掌声。



叉烧会说人话:

马大校方的举动,真是令叉烧另眼相看了,差点连眼镜都丢破。不错不错,有进步,真是可喜可嘉。不过马大生也不必开心的太早,只是说会检讨而已,又不一定说会查出什么东西。就算有什么,他大可一张大被盖下去,神不知,鬼不觉,你又奈他如何?
不过他的保安人员是很好啦,至少没像某某大专的那么没品,动不动都使用暴力,好像是对付恐怖分子酱,看得令人心酸。马大保安,我挺你(可惜你们不吃叉烧,不然送你们每人一两盒叉烧饭当奖励)

不,不代表不

不在乎,不代表不在意;
不流泪,不代表不心痛;
不再见,不代表不想念;
不挽留,不代表不留恋。

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

正与负

[快乐]可以从 [悲伤] 中学习;[幸福] 可以从 [痛苦] 中寻找,
[孤单]可以从 [人群] 中体验;[绝望] 可以从 [希望] 中领悟。

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

博大的无理取闹

(文稿转载于当今大马)

博大无理取消候选人资格 丁国亮
1月28日
傍晚 5点53分
本人针对博特拉大学选举委员会于昨日(27日)致电14名校园级候选人,基于抵触禁止利用网络进行宣传而取消候选人资格一事,感到匪夷所思及博大选举委员会的决定不可理喻,呼吁大学当局应该检讨选举委员会,并且修改选举条例。

对于被取消资格的其中7人是学生阵线的中选校园级学生代表,然后以改由之前落选的最高票的7名候选人所顶替,令人感到怀疑及纳闷,为何由全校学生所投选而高票胜出的学生代议士,竟然会因为如此原因而碰巧其资格被取消,令人有感这有偏帮特定派系之嫌。

在部分国立大学逐步推行备受争议的电子投票之际,博大作为国内推行校园电子投票的先锋,竟然再次提出开启先例,基于候选人使用社交网站面子书(Facebook)拉票和宣传,而取消资格,实在是前后矛盾。


在校园选举的目的,就是基于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,不论学术背景、语言文化、信仰宗教,甚至是宿舍利益,都拥有选出代表其理念及意识,作出发言与斗争的权力。选举,就是因此而存在;而一人一票,就是代表着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力。

所以选举应该秉持干净、透明、公平及自由的原则,才可让人觉得信服。因此,博大选举委员会不应该漠视学生投票的结果,取消7名学阵代表的资格,让其他落选的学生取而代之。

如果说大学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门槛,那校园选举就象征了学生参与校园决策的权力,决定校园的管理与学生的权利。而将来,学生作为负责任的国民,也应该秉持相同的信念,决定国家的未来。

虽然国立大学面对《1971年大学与大专学院法令》的约束,既是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权力被架空,而让校方拥有绝对的决定权,可是校园选举却拥有另外一个意义,既是引用选举成绩来向校方反映学生的看法和立场!

因此,本人呼吁大学当局应该检讨选举委员会决定,尊重学生投票的决定,恢复当选的学生代表资格。同时,博大选举委员会应该修改选举条例,开放无理的限制与时并进地跟上世界潮流,而不是仍然以旧思维看待世界的改变。

注:作者为丁国亮升旗山区国会议员政治秘书。

(本文转载于当今大马)


叉烧有话说:

一年接一年的难堪,我也只由以这句来形容今次校园选举带来的遗憾。
虽然笔者对于选举方面没有特别偏袒任何一方,只要求选出来的候选人能为学生们服务,那么选谁都是一样的。
只不过对于校方的一度又一度的举动,真的觉得大学的使命何在?校方的德行何在?大学生的前景何在?
校园选举是学生代表之间见解的较量,为何校方只限制一天的竞选期呢?难道一天就能把竞选代表们的见解剖释给全部大专生知?如果是酱,全国大选的人民代议士就该向他们的超然效率取经了。可笑,可笑呀!

2010年1月2日星期六

夜间思

棉夜斜光森幽幽
楼空人去愁怅怅
举笔抛包思绵绵
梦醒瞬间复茫茫

MusicDex